聲明︰本人非作者也非譯者,作者是韓國人,譯者來自mop
轉載請加上以下鏈接,謝謝。隨著譯者的發布本文章也不斷更新。
譯者Bunny︰http://dzh.mop.com/mainFrame.jsp?url=http://dzh.mop.com/topic/readSub_8179853_0_0.html
作者Realcrazyman: http://www.cyworld.com/realcrazyman
聲明︰本人非作者也非譯者,作者是韓國人,譯者來自mop
轉載請加上以下鏈接,謝謝。隨著譯者的發布本文章也不斷更新。
譯者Bunny︰http://dzh.mop.com/mainFrame.jsp?url=http://dzh.mop.com/topic/readSub_8179853_0_0.html
作者Realcrazyman: http://www.cyworld.com/realcrazyman
聲明︰本人非作者也非譯者,作者是韓國人,譯者來自mop
轉載請加上以下鏈接,謝謝。隨著譯者的發布本文章也不斷更新。
譯者Bunny︰http://dzh.mop.com/mainFrame.jsp?url=http://dzh.mop.com/topic/readSub_8179853_0_0.html
作者Realcrazyman: http://www.cyworld.com/realcrazyman
聲明︰本人非作者也非譯者,作者是韓國人,譯者來自mop
轉載請加上以下鏈接,謝謝。
譯者Bunny︰http://dzh.mop.com/mainFrame.jsp?url=http://dzh.mop.com/topic/readSub_8179853_0_0.html
作者Realcrazyman: http://www.cyworld.com/realcrazyman
Time Magazine
2007/11/03
1.可捲曲顯示器
可捲曲顯示器是電子裝置的新寵,從電腦螢幕、電子書閱讀器到手機螢幕,未來都不再是硬梆梆的一塊。樂金飛利浦(LG.Philips)與新力公司正全力開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材質的超薄可捲曲顯示器,畫質與耐用度更上層樓。(lgphilips-lcd.com)
2.水幕展示板
有些人見水是水,麻省理工學院感應化城市實驗室(SENSEable City Laboratory)則從水中看到建築材料與電腦螢幕。這座「數位水展覽館」(Digital Water Pavilion)明年將在西班牙札拉哥沙的世界博覽會亮相,電腦控制的水幕不但川流不息,而且會呈現各種文字與圖像。(digitalwaterpavilion.com)
3.有情緒的服裝
服裝反映品味格調,也反映情緒心境。飛利浦公司的「皮膚」(SKIN)實驗計畫運用生物辨識感偵測穿衣者的情緒,並以微妙奇幻的燈光表現出來,讓服裝更具個人色彩。(design.philips.com/probes/projects/dresses/index.page)
4.發光枕頭
大部分人對鬧鐘都沒好感,因此麥克奈利與華爾頓兩位工程師設計出「發光枕頭」(glo Pillow)。這種泡棉枕頭內建發光二極體,時間一到,由弱而強放出光線,彷彿太陽在你枕邊冉冉上升,讓你想賴床也難。(embryo.ie/glo/index.html)
5.超級手電筒
執法人員迫切需要功能更上層樓的非致命性武器,「發光二極體制伏器」(LED Incapacitator)應運而生。它看似一具手電筒,但使用高強度的發光二極體(LED),能夠讓宵小之徒暫時失明,束手就擒。(intopsys.com)
6.追星追逐管理系統
飛車追逐?多此一舉。警察追歹徒在電影中刺激過癮,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造成災難。「追星追逐管理系統」(StarChase Pursuit Management System)利用安裝在警車前的雷射導向裝置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精確將歹徒車輛動向即時資料傳回警局。(starchase.org)
7.會讀字幕的眼鏡
西班牙馬德里的「卡洛斯三世大學」研發出一種「字幕眼鏡」(Subtitle Glasses),造福愛看電視、電影的聽障人士。右眼鏡片旁邊的微型裝置能夠接收無線傳輸訊息,以同步方式顯示節目或影片的字幕。(cesya.es/en)
8.貼心機器人
機器人多才多藝並不稀奇,「Domo」厲害的地方是它會認人,還能覺察周遭環境並做出反應。Domo由麻省理工學院兩位學者研發,靈巧的雙手會與你握手,將茶杯放在餐檯上,一對大眼睛還可以與你四目相望。(people.csail.mit.edu/edsinger/domo.htm)
9.小汽車還要更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設計的雙座電動車「都市車」(City Car),兼具私家車輛的舒適與大眾運輸系統的效率。可以像推車一樣集中停放在機場航站外,供下機的旅客進行短程運輸。車身雖只有1.5公尺長,但是飆到時速90公里毫無問題,2011年登場。(cities.media.mit.edu)
10.新世代環保汽車
法國新世代環保汽車「Venturi Eclectic」使用風力與太陽能,突破現行環保汽車必須經常添加燃料、所用燃料(如氫氣或乙醇)不易取得的瓶頸。太陽能電池板置於車頂,外加一具風力發動機,推動這部三座小車綽綽有餘,明年問市。(http://www.venturi.fr)
Apple CEO Steve Jobs 對史丹佛畢業生演講全文~
今天,很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畢業的畢業典禮上。我從來沒從大學畢業過,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
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如何串連在一起。
我在里德學院( 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 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麼休學?(聽眾笑)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 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 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 一對律師夫婦收養。 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 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 話, 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 「當然要」。
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 , 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 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保證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的態度才軟化。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地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聽眾笑),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將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 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 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只知道我為了唸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
之一。(聽眾笑) 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 趣的課。這一點也不浪漫。 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退費五分 錢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繞過大半個鎮 去印度教的 Hare Krishna 神廟吃頓好料,我喜歡 Hare Krishna 神廟的好料。 就這樣追隨我的好奇與直覺,大部分我所投入過的事務, 後來看來都成了無
比珍貴的經歷(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
舉個例來說。當時里德學院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寫教育。校園內的每一 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上書寫課。 我學了 serif 與sanserif 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字印刷偉大的地方。 書寫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掌握的,我覺得這很迷人。 我沒預期過學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
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等比例間距 字體了。 又因為 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聽眾鼓掌大笑)。因此,如果當年我沒有休學,沒有去上那門書寫課,大概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
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裡時,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連在一起,但在十 年後的今天回顧,一切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 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
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經歷的種種,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你得信任某個 東西,直覺也好, 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
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我的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 。( Jobs 停下來喝水)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有關愛與失去。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跟 Steve Wozniak在我爸媽的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我們拚命工作,蘋果電腦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裡的兩個小夥子擴展 ! 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那事件之前一年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電腦( Macintosh),那時我才剛邁入三十歲;然後,我被解僱了。
我怎麼會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給解僱了?(聽眾笑)
嗯,當蘋果電腦成長後,我請了一個我以為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幹得不錯。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就這樣在我 30歲的時候,公開把我給解僱了。 我失去了整個生活的重心,我的人生就這樣被摧毀。
有幾個月,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 我見了創辦 HP的 David Packard跟創辦Intel 的 Bob Noyce,跟他們說很 抱歉我把事情給搞砸了。我成了公眾眼中失敗的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
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那些我做過的事情,在蘋果電腦中經歷的那些事絲毫沒有改變我愛做的事。
雖然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 。 當時我沒發現,但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
成功的沉重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 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 NeXT 的公司,又開一家叫做 Pixar 的公司,也跟後來的老婆( Laurene)談起了戀愛。
Pixar 接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聽眾鼓掌大笑)。 然後,蘋果電腦買下了 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 NeXT發展的技術成 了蘋果電腦後來復興的核心部份。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 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 。 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
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
(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
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侶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佔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 愛你所做的事
(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
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 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事業,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所以,在
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聽眾鼓掌, Jobs喝水)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
(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聽眾笑)
這對我影響深遠, 在過去 33 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麼?」
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 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 變了。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
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 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瞄,在胰臟清楚出現一個腫瘤,我連胰臟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預計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 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建議。 那代表你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你得 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儘量輕鬆。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 我整天想著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穿過胃進到腸子,將探針伸進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 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場。她後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 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可以 用手術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聽眾鼓掌)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最接近的一次。
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先前死亡只是純粹想像時,要能更肯定地告訴你們下面這些: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 。 (聽眾笑)
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這是註定的,因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開出道路。
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 台。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
不要被教條所侷限 -- 盲從教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結果裡。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
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
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任何其他事物都是
次要的。(聽眾鼓掌)
在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 《Whole Earth Catalog 》, 當年這可 是我們的經典讀物。那是位住在離這不遠的 Menlo Park的Stewart Brand 發行的,他把雜誌辦得很有詩意。 那是 19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跟桌上出版還沒出現,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 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 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平面 Google ,在Google 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這本雜誌很理想主義,充滿新奇工具與偉大
的見解。
Stewart 跟他的團隊出版了好幾期的《Whole Earth Catalog》 , 然後很自然的,最後出了停刊號。當時是 1970 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有張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你四處搭便車冒險旅行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在照片下印了行小字: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
那是他們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 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
,我也以此祝福你們。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非常謝謝大家。(聽眾起立鼓掌二分鍾)
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
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
價格要訂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多。
賬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
貨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
出納要謹慎,切勿大意,大意則錯漏多。
期限要約定,切勿延遲,延遲則信用失。
臨事要盡責,切勿放任,放任則受害大。
用度要節儉,切勿奢侈,奢侈則錢財竭。
買賣要隨時,切勿拖延,拖延則機會失。
賒欠要識人,切勿濫出,濫出則血本虧。
優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則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則託付難。
貨物要面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質價低。
錢賬要清楚,切勿糊塗,糊塗則弊竇生。
主心要鎮定,切勿妄作,妄作則誤事多。
工作要細心,切勿粗糙,粗糙則出劣品。
說話要規矩,切勿浮躁,浮躁則失事多。
~ Paul Potts (保羅帕茲) 這個名字 , 現在你如果上 Google 搜尋 , 可以找出上千萬條的結果 而是 ... 在 2007 年 7 月之前 , 因為 , 這不過就是千萬個無名小卒中 , ....... 因為 , 這代表了一個平凡中的傳奇故事 , 保羅帕茲 , 因為外型以及不擅言辭 , 加上說話又有些結巴的緣故 , 長大之後 , 這樣的不幸 , 並沒有得到任何改善 作什麼事都處處碰璧 , 倒霉事總是離不開他 而他唯一的夢想 , 就是唱歌 但卻又不幸患了腫瘤病疾 他對自己極度的沒有自信 , 時常的想 : 即便如此不順遂 即使他身旁的人嘲笑他 : 即使這個夢 , 對他而言 , 有千里之遙 |
|
2007 年 6 月, 保羅知道這是他的最後一次機會 ,
那天電視上舞台很簡陋 , 沒有酷炫的燈光與乾冰 穿著廉價的舊西裝 , 他上台了 對他而言 , 把歌唱好 , 至少是他目前能努力作的事 |
|
誰說平凡中沒有奇跡 ? 對於保羅而言 , 這一刻 , 就是在他身上的奇跡 誰能想到這個穿著舊西裝 , 畏畏縮縮 , 矮胖身材的手機銷售員 就像他自己在面對 BBC 專訪時 , 所說的一樣 : 雖然說是奇跡 , 為了這個短短不到 5 分鐘的時間 , 他已經準備了八年 為了這個機會 , 他不斷的努力前進
|
|
' 只要你願意努力 , 願意前進 ' 而這個回答 , 保羅一路跌跌撞撞 , 等了三十六年 這個無名小卒 .......
保羅給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靠著前進夢想的力量 就像這個節目中 , 那位裁判所說的話一樣 : 是的 , 真正感動人的力量 , 真正炫麗的光芒 .... 沒錯 , 你的身上 ,
|
這算是流傳在網路的文章了,剛開始看,覺得不以為然,
其實想想也有它的道理,何妨用另一角度來看這文章,
外表並不重要,重要的如何讓內在外表合而為一.
外表不只代表裝扮,更代表由內在襯托出的談吐舉止.....
打勾觀看內容
短短一篇文章,卻寫出了很多人在職場在工作態度上的問題..
~值得省思~~
如果...
(1)妳只是接電話,告訴客戶不知道、沒辦法。
(2)妳只是開訂單,不連絡、不追蹤,有問題不回報、不處理。
(3)妳只是打報表,不確定數字正確性。
(4)妳只是接電話,從未希望客戶有滿意的感覺、從未希望客戶多訂一些貨。
(5)妳只是認為自己是助理,從未想過自己一言一行代表業務、主管、老闆、公司。
那麼,妳不夠格做一個稱職的助理,妳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取代。
如果...
(1)你從未將部門業績目標時時刻刻放在心中。
(2)你從未想過個人目標攸關部門目標達成。
(3)送樣後,從未想過結果如何,為什麼沒消息。
(4)報價後,從未追蹤為什麼沒有訂單,差多少可以成交。
(5)訂單多了,從未去想怎麼回事,隨波逐流、隨客戶起舞。
(6)訂單少了,不去追查什麼原因,毫無感覺、毫無動作。
(7)你從未想過在客戶面前更專業、更守信。
(8)工作不規劃、時間不管理、成本不控制、客戶不教育。
(9)你認為開發新客戶、新市場是麻煩的、痛苦的。
那麼,你不夠格做一個稱職的業務人員,你在是我們大家的負擔。
如果...
(1)你不把客戶需求當作是非常的重要。
(2)你不把客戶抱怨當作優先解決的事項,主動追查檢討。
(3)你時常不準時送貨,當作客戶永遠都會等你。
(4)業務反應客戶的問題,你嫌他煩。
(5)客戶反應品質的問題,你嫌他挑剔,視他為爛客戶。
(6)你經常把〝很麻煩〞、〝有困難〞、〝不想做〞、〝不可能〞掛在嘴邊。
(7)你每天上班當作例行工作,不主動尋找問題、改善品質。
那麼,你不夠格做一個稱職的生產部主管,與你共事,我很疲勞。
每日我們在外努力,沒有良好的品質,沒有良好的服務做後盾,一切效果會打折扣,
對客戶的承諾都會跳票,我們便成口才一流、品質二流、服務三流的公司。
如果...
(1)有罵沒有稱讚、有懲罰沒有獎勵。
(2)對企業有利的,不立刻行動。
(3)經常把〝再看看〞、〝再研究〞掛在嘴邊。
那麼,我也只能偷偷的說,你不是一個稱職的老闆。我不能多說,畢竟你還是我的老闆。
結語
郭台銘說:我不是天才,因為天才只能留在天上,我們頂多是人才,但要有執行力才算數。
每個人每天都會有時間的壓力、品質的壓力、成本的壓力及業績的壓力,沒有壓力不是"工作〞而是〝玩耍〞,本人深有同感,欠缺壓力還會使我衰老。
我有一個夢:
我希望你們在組織中都有不可被取代的地位。
我希望每個部門在公司有不可被取代的地位。
我希望我們的產品、品質、服務在客戶心中有不可被取代的地位。
我希望大家努力合作,辛苦的過程可以換來年終豐富的收割。
我希望再享受一次,達成目標後〝爽〞的感覺。
(1)生理需要 — 對食物、飲料、氧氣、睡眠和性的需要。
(2)安全需要 — 對安全感、穩定性和擺脫恐懼、焦慮的需要。
(3)歸屬和愛的需要 — 對歸屬感、愛情、友誼和擺脫孤獨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 自尊和來自他人尊重的需要。
(5)認知需要 — 認識和理解的需要,其中認識需要是基本的。
(6)審美需要 — 對真、善、美追求的需要。
(7)自我實現需要 — 對實現自己的潛能、創造力、理想和信念的需 要。
人類的六大基本需求
作者:約翰‧辛德勒醫生
一些得了情緒性疾病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情緒會是他們生病的主要原因。這些人常常受多種多樣的不良情緒困擾,因為他們基本的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
人類有六種基本需求----六種心理渴求----內心深深渴望擁有的事物。若有一種渴求沒有得到滿足,內心深處就會滋生不安,需求得不到滿足使得生活充滿了失望。
這樣的人也許會很好地適應環境,在人前裝得很開心的樣子。但是,在他內心深處,有著噬人的渴望,因為一個或多個需求得不到滿足讓他內心極度空虛痛苦。
人類的第一大基本需求:愛的需求
每個人(即使是那些看起來憎恨別人的人)都渴望愛、需要愛----他希望得到別人的愛和他人的最大關注。愛會使我們感到受重視和存在的價值,使我們感到在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中有自己的位置。
這一需求的及時滿足能給我們帶來溫暖、充實和美好,否則生命將繼續枯燥乏味。如果沒有來自他人的愛,沒有來自另一個人的關懷,人的內心就會有個巨大的空洞,充滿了憂傷和孤獨,最後人會產生厭世情緒。這些不健康的情緒將一直伴隨你,日日夜夜,破壞你生命畫板上的所有美景。
愛的缺乏通常都始於童年
許多不幸的人童年開始就感受到沒有愛的痛苦,因為他們運氣不夠好,出生在沒有愛的家庭。父母總是彼此挑起一場又一場的冷戰,有時候戰況變得異常激烈,彼此怒目相向,甚至還會砸一兩個盤子作為收尾。他們彼此發洩不了的怒氣,就繼續在孩子身上發洩。
孩子呢,則是邊模仿邊學習,以為不停的口角、爭吵、惡言惡語和仇恨就是家庭的常態,於是,兄弟姐妹之間也大戰幾個回合。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被追得無路可退了,被剝奪了權利,感到孤獨無助且躁動不安,並隨時備戰。這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體會有一種東西叫「愛」,也永遠不知道世上有人懂得愛。但是,對愛的心理需求是當下存在的,他們將永生渴求,狂躁不安地嘶聲呐喊地渴求愛。他們是不會快樂的。
奇怪而可悲的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然,也不知道愛的匱乏是他們焦躁不安的最根本因素。
這樣的現象並不稀奇。即使是在一些貌似幸福的家庭,我們也能見到它產生的不良後果(即功能性疾病和生活不幸福)。
弗娜是個美麗的女孩,母親在她還是嬰兒時就去世了。父親一直以來對她的關愛微乎其微,甚至還把她送到了孤兒院裡。在那裡,弗娜所經歷的,更多是虐待和心理折磨,而不是愛。到了十五歲的時候,她遇見了尤金,獨生子,家庭富裕,但他的母親自私自利,一直對他保護過度。
尤金著迷於弗娜性感的氣質而非其他,於是,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次)他做了件違背母親心意的事---與弗娜私奔了。弗娜在孤兒院時就沒有得到任何愛,在成為尤金的妻子後,更沒有感受到一丁點愛。尤金為人太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又太依賴母親,以至於根本沒有愛妻子的能力。尤金母親住的地方離他們只有幾個街區,她恨弗娜取代了自己在兒子心中的地位,絞盡腦汁地想要控制尤金,並挑撥兩人的關係。
時間一年年過去。孩子出生了,這位祖母又在孩子身上下工夫,讓他們討厭自己的母親。她成功地做到了,弗娜十六歲的女兒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恨你!」
對弗娜來說,愛的匱乏還不是她內心唯一得不到滿足的需求,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絕望的空洞深淵。弗娜患了多年的功能性疾病,最後逐步惡化,病入膏肓到完全無行為能力。當醫生向極其困惑的丈夫和婆婆解釋病因時,他們表面上裝出了一副關心的模樣。但是,弗娜知道這都是假裝的。唯一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弗娜離開這個家,自己重新生活。
有個女孩情況比弗娜還要糟糕。她生長在充滿愛的家庭氛圍中,但結婚後發現自己嫁了一個像一塊冰冷的木頭般、根本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男人。這些丈夫(這樣的人很多)忘記了自己的妻子也是有感情、有需要的普通人。
這些人除了滿足自己的感情和需要之外,根本不去費心思了解別人的感情和需要。他們在某方面永遠長不大,心智不成熟。即便是他們有能力去愛,也不去愛自己的妻子。其實,木頭人表現出對妻子的愛是很容易的,且每天有多種多樣的小方法可用。一個擁抱、輕輕一吻、一句幽默,對其外表的一聲贊美,或對晚餐的贊賞,都會讓妻子乾旱的心靈盛開出美麗的花朵。
最後,他不得不為他所引起的功能性疾病支付高額醫藥單----當然,這些也是對這個大傻瓜有好處的。但盡管這樣,他還是針對妻子,責備她生病浪費錢,卻不知這病因就是他那不成熟的愚蠢行為。這樣的男人,是已婚女性得功能性疾病的最大原因。
性愛的重要性
我們所謂的愛,即愛情,是個復雜的東西。它由多種元素組戍,其中一部分就是對性愛的需要。在任何婚姻裡,夫妻感情與性愛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如果夫妻性愛不契合、沒有激情、彼此不能滿足,那麼,婚姻很難契合、美滿而有激情。
如果,因為種種原因,婚姻中從來沒有性愛,或者隨時間流逝,夫妻對性愛的熱情消退了,那麼,夫婦中至少有一人會變得焦躁不安,感到不滿足,愛發牢騷、易怒,且怨天尤人。這種情況導致的功能性疾病很難治癒,因為病人往往不願吐露心聲,因此也就無法治癒。有時候這種病無論如何都很難治好,且會造成奇怪的病症。
例如,T女士背部下方患有很嚴重的纖維組織炎,她跑了好多家診所和醫院都沒有治好。一般的治療方式對她都沒有效果。
T女士是個職業女性。她和丈夫的工作職位都不錯,責任也很重大,因而兩人幾乎總是工作優先於生活。他們工作完回到家(家務由管家打理),只把家當作吃飯和休閑娛樂的場所。逐漸地,他們的性生活越來越少,興致也越來越低,一部分原因是T女士總傾向於為了職業反對性愛,另一原因是T先生在秘密情人那裡已經得到了滿足。
起初,性生活的缺乏,T女士還是很開心的。後來,她得了纖維組織炎,雖然表面上看與她缺乏性生活無關。但是,隨著自己也投入情人的懷抱,並且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性愛帶來的滿足感。她的纖維組織炎就神奇地不治而癒了。
由於自己的職業,也出於對丈夫的深深愧疚感,T女士有時會試圖克制白己不去找情人。但是,每次這樣一次小插曲之後,纖維組織炎又會復發,只有當再次偷情後病症才會消失。
很多其他的案例都表明,婚姻中性愛的不和諧是造成一方或雙方功能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老人也需要愛
因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飽受痛苦的一群人是老年人,當他們深愛的、也深愛他們的另一半被無情的死神帶走後,他們不得不獨自一人繼續走很長的路。一個老人失去了深愛他的妻子----也是唯一愛他的人,於是媳婦開始照顧他,媳婦總是公開地表示或隱隱地暗示,他是一個「我們不得不去忍受、去照顧」的人。所以,老人最後的一段人生就在刻薄婦人的嫌惡中度過,其子女也助紂為虐,老人的兒子則是無動於衷的態度,默許了妻子這種行為。許多老年人身上表現出來的病症,表面上看,似乎是老年階段的典型性衰退疾病,事實上卻是功能性疾病,是日日夜夜的孤獨、絕望和悲傷情緒造成的後果。
人類的第二大基本需求:對安全感的渴求
弗洛伊德說過,人最需要的是被愛。阿德勒則說人最需要的是使自己有價值。而榮格和卡爾‧古斯塔夫則說人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所有這些都是有理有據的。人是複雜的,需要的東西很多。
生活要有安全感,我們必須有足夠的金錢來購買你當前和未來人生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自身的權利受到政府公正的保護,不受敵人和暴政的威脅;確定人生中不會有重大疾病或毀滅性的災難;身邊總有人能幫助你渡過困境。
因為不可能有百分百的安全,許多自尋煩惱的人總會為那百分之幾的不安全因素感到焦慮,使生活失去平和。他們為可能患上癌症而憂慮,簡直比活在地獄裡還要痛苦。他們堅決認為,各種各樣的災難總是近在眼前。
當然,這樣的人永遠不懂什麼才是真正的安全感。因為時刻缺乏安全感,他們生活在痛苦當中,精神上、身體上都飽受折磨。他們大都患有嚴重的功能性疾病。這些人的問題在於他們總是不停地在擔心。
總是感覺不安全的人常常掩飾這種感覺,甚至還會自欺欺人。但是,他總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他內心的不安----至少他的肢體語言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一個經理也許會對其職位缺乏安全感,因為能幹的青年總是不斷出現,直追上來。人也許會對生活本身缺乏安全感----戰爭中的男孩和納粹軍隊中的猶太人,都對生活環境缺乏安全感。一個女人在丈夫提出要離婚時會感到缺乏安全感。一個男孩在學校裡受大個子威脅時會感到不安全。任何人在困境中都會缺乏安全感。
我們生活環境的多變,造成越來越多的人對生活缺乏安全感。盡管我們努力把這種感覺拋諸腦後,但這些不安全感還是會引發一些單調乏味的不愉快情緒,從而導致功能性疾病。
進入老年後,人們面對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不安全感。他們害怕疾病,尤其是致殘性的疾病。很多人還擔心經濟上不安全。因為一旦老年人失去愛的人,從而失去平日生活的依靠、失去扶持的時候,必然會感到不安全。
因而,對老年人來說,除了愛的匱乏,還加上了缺乏安全感,本應溫和舒適的老年生活,一下子變得殘酷可怕。當比賽接近終點,選手快要跑到終點的時候,一路上應該有觀眾的歡呼喝彩,但相反,一路上卻是麻木不仁的人的嘲笑和福利部門的盤問。
許多家庭無法給家人安全感是因為丈夫的無能----也許因為酗酒、懶惰,也許是由於運氣不好,無法發揮才能,但這些藉口只能減輕情緒壓力,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即將失去家庭、財產和名望更讓人頭疼,會造成腸胃系統的混亂和一系列其他的功能性疾病。
人類的第三大基本需求:表現創造能力的需求
正在堆積木的小孩、正在縫窗簾的主婦、正在規劃新公司的金融家、正在寫詩的女孩、正在建造房屋的木匠----都感受到巨大的滿足,滿足於自己用粗糙的材料創造的新事物中。
任何人,如果不能在閑暇或工作時表現得有建設性的話,就不能夠擁有真正的幸福。我們每個人都想跟上世界的步伐,並且感覺自己是萬千世界的一部分,這是很自然的事。這種表現自我創造力的願望如果不付諸於行動,就會轉變成越來越令人不快的、擾人的不安情緒。但是,一旦這種願望付諸於行動,就會帶來巨大滿足,以及行動和創造的內心喜悅。
創造性的行為不應受到阻礙。一旦有強烈創造欲的人受到阻撓,他會有巨大的挫敗感。例如,有個叫埃塞爾的女孩,我認識她是因為她患上了功能性疾病,生病原因主要是她的創造性被扼砂了,就像一個花朵,還沒開就被人折斷了。
埃塞爾和羅杰結婚了。他們都是有很好家庭背景的孩子,人品也都不錯。從高中到大學,對未來的家庭和家人,埃塞爾一直有著美好的規劃。在她和羅杰結婚時,國家的經濟狀況很糟糕,羅杰的父母就讓這對新婚夫婦搬到自己家的一樓居住。後來,他們住進了二樓。埃塞爾的婆婆是個體貼的人,表現圓滑得體,又對埃塞爾很友好。她小心翼翼地暗示埃塞爾應該怎樣做窗簾。埃塞爾本人很感激婆婆的建議並欣然遵從指導。這位婆婆看到埃塞爾欣然接受建議,因此受到了鼓勵,提出更多的建議。
當埃塞爾生了孩子後,婆婆更是積極地插手進來。雖然不動聲色,但埃塞爾內心深處,開始滋生一種感覺,她事實上變成了羅杰家的一員,沒有建立自己的家庭,也沒有自己養育孩子。她的夢想化得無影無蹤。更糟糕的是,她一旦想要走出這個困境,就不得不表現得極端不禮貌,且會使全家人痛苦。埃塞爾逐漸有了越來越多的挫敗感,身體健康也每況愈下。於是,這又變成另一種信息,讓這位婆婆覺得自己更需要介入幫助。結果,這位婆婆就成了兩個家庭的「母親」。埃塞爾則是病情加重。
由於羅杰和父母都是聰明人,所以醫生能讓他們最終明白埃塞爾的困境。他們可以了解到,埃塞爾最需要的是做她一直想要做的自己。她必須有空間來創造自己的家庭和養育自己的孩子。於是,埃塞爾和羅杰搬出來,住到了一起規劃好的新家裡。那之後埃塞爾就逐步恢復了健康。
有許多人像埃塞爾一樣深感煩惱和挫敗,因為他們沒有能夠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做或創造想要的東西,這種願望也許在他們幼年時就已形成了。這些人表面看來或許很快樂,但是,他們內心深處絕不快樂----他們的內在動力因為受到阻撓而變成了躁動的、得不到滿足的嚮往、焦慮和失望,最終,也許連自尊都喪失了。
人類的第四大基本需求:被認可的需求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這種需求,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努力能受到他人的重視----尤其是那些我們為之努力的人的重視。
每個人都需要被某人認可----他的存在是重要的,他所做的是有價值的。
經常發生這樣的事: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受到應有的認可和重視時,就算職位再好,他也會放棄。他感到憤憤不平,因為盡管他做的工作遠遠超過了職責所需,並表現出色,卻沒有任何一位上司或是同事認可他的工作。他渴望被認可的內在需要受到嚴重打擊,所以選擇離開。
不受感激的家庭主婦
再想想家庭主婦的狀況。事實上,家務是最沉悶乏昧、耗費時間精力的工作,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家庭主婦是最困難的工作。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多數家庭主婦從來聽不到隻言片語的認可。她們的存在,洗衣做飯的工作對於丈夫和孩子來說彷彿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餐桌上,飯菜一準備好,大家就自然地埋頭吃飯,沉默不語,表情彷彿在說「吃飯時間終於到了!」每個人都以為房間是自己變乾淨的,他們掉了的東西會自己恢復原位;乾淨的衣服是自動跑到衣櫃裡的;家裡本來就是這麼舒適的,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精心打理。
工作難度大,缺乏認可,又不受感激,大大加大了家務工作的難度,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最具挑戰的工作。丈夫不滿意自己在工作上得不到認可,可以辭職了事,而家庭主婦卻不能因此不幹了。但是,在內心,她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工作不被認可的失望。頻繁的家務伴隨著極度的疲憊感,其中大部分則直接來源於缺乏認可的心理空洞。她感到極度疲憊,就好比一個人被分派去做一個無活力、無意義的苦差事一樣。
遭到忽視的老人
同樣在老年人中也有缺乏認可的問題。
一個老人的生活,隨著身邊朋友的相繼去世,原本那些對他工作的認可、對他本人的肯定,也都一下子消逝了。友誼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彼此的肯定和認可。一個人若沒有朋友,那麼,他只能純粹靠自己能力來滿足被認可的需要,而對於在原來行業中已找不到工作的老人來說,這個途徑已不再可行了。周圍的人總認為人老了就等於是沒了能力,於是總會因為他們老了而覺得他們不再值得尊敬。尤其這個老人又很窮時,他就更被視為社會的包袱。如果他很富,就又成了一個可刮一筆的對象。不但不給予肯定,反而把老人當作廢物----一個已經消耗殆盡、隨時會消逝的生命。
一個曾經勇敢、充實地活著的人,在年輕時有過一番惠及後代的作為,常常被社會冷漠無情地拋到一邊,雖沒有真正的明槍明打,但也是一陣精神迫害。認可沒有了,讚譽消退了,只剩下一個孤獨的老人,不被任何人需要。對認可的竭力渴求帶來的不良情緒更是加速了死亡的到來。
愛護但不寵壞兒童
在一個小生命開始之初,認可的重要性一如愛的重要性。聰慧、進步的孩子總是擁有很多的認可和稱讚----以至於他可能沉溺子其中而無法讓自己的頭腦保持清醒,從而無法真正認清自己。也許終此一生,他都自恃過度。
另一方面,遲鈍、笨拙的孩子對認可的需求也許被完全忽略了。盡管步履蹣跚,缺陷多多,但他還是努力地想做一些事情來獲得別人的肯定。他和我們一樣,都渴望被認可。然而,身邊的人對此的反應僅僅是覺得他再怎麼努力都注定會失敗。他覺得自己總是比不上他的兄弟姐妹,唯一得到的關注只是不斷的行為管教,很少聽到稱讚之詞,於是,他越來越感覺自己無能。他的自尊心逐漸喪失,也許永遠無法再恢復。他的心中滿是痛苦和不安,甚至會故意做些壞事來引起另一種重視。他成了注定要失敗的人,因為他的努力從來沒有得到認可。
人類的第五大基本要求:對新體驗的渴望
人一旦被困在一個枯燥單調的日常事務中,就不可能不感染上不良情緒,也必然會患上功能性疾病。任何一種工作,只要做的時間一久,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變單調。然而,即使是做最單調的工作,只要想到前路雖漫漫,但有新體驗在等待,這樣的單調也就可以忍受了。正如一位家庭主婦說的那樣:「如果不是期待著下個月可以到黑山(美國南達科他州的風景區)去旅行,我恐怕就要以嘶聲力竭的尖叫來發洩了。」
如果當一天開始時,你不懷希望,也沒有一點振奮人心的東西值得去期待,那麼,這一天你將心情極糟。即使是到肉市場去逛上一圈也可作為一種鼓舞,更不用說一次輕鬆的談話或是遇見有趣的朋友。
這裡,家庭主婦毫無疑問地又是處於最不幸的境地。每天的日常生活,帶給男人們更多的變化,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新事物。他走出家庭,走出小區去工作,認識新的人,與新朋友交談,甚至他的工作本身也是包含了許多有趣的新內容。對他的妻子來說,這樣體驗新事物的機會卻是沒有的。
缺乏新體驗的生活能造成嚴重的功能性疾病,在我接觸過的案例中,最好的例證就是S女士。我第一次見到S女士時她才二十六歲。她和母親住在一起,因為S女士當時已經臥病在床將近三個月了。每次她想要起床時,就感到暈頭轉向,因而不得不重新躺下。很明顯,她呼吸不正常。記得第一次受邀去給她看病時,我有事纏身,所以,派了一個在我的診所實習的學生去。
「哦,年輕人,你能確診我肯定得的是換氣過度?」這個小夥子很聰明,應對得很好。到那時為止,已有很多醫生診治過S女士,這些醫生診斷結果多種多樣,有稱是「貧血症」、「婦科病」,甚至還說是「心臟病」。因此,除了感到洩氣之外,她也很困惑。
S女士從小就資質平平----這也就意味著她的基本需求只能勉強得到滿足。二戰期間她結了婚,並很快生了兩個孩子。她丈夫退役後,就找了個開車的工作,負責把分銷中心的麵包運到周邊的小鎮。他總是凌晨兩點就去上班,到中午才回來。當時房子很少又貴,但他們還是找到了一棟房子,租金很便宜。房子離最近的小鎮有6英里路,廢棄多年、土綠色,位於荒蕪人煙、滿是岩石、光禿禿的山頂上。在那樣一個淒涼恐怖的環境裡,沒有鄰居做伴,僅有的只是幾個破舊的房間,幾乎都沒什麼家俱。S女士竭盡全力地想讓這個家像樣一點,並以積極快樂的心態養育兒女。
由於丈夫需要大量睡眠,而孩子又還小,所以,夫妻倆晚上要出門娛樂一下的時間都沒有。此外,出門也不太方便。每天丈夫凌晨早早離開後,S女士獨自帶著孩子住在如此荒涼的地方,她總不免感到害怕。即便養了條看門狗,也沒有帶來多少安慰。那些風化的棕色岩石在白天更讓整個環境顯得荒涼沉悶。
如果丈夫能有一點點關心、理解和同情,那麼,他也許能明白這樣的境況對妻子來說意味著什麼。但他只是整天到處運著他的麵包,和其他卡車司機、工人開玩笑,看他自己的世界,做他自己的事情。而S女士根本無法離開那個地方,因為她丈夫得把車開去工作。
當妻子的抱怨越來越多,病情越來越嚴重時,他反而感到驚訝和不高興。妻子去娘家待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就覺得他合法擁有的家庭被剝奪了。他甚至責怪妻子看病花了那麼多醫藥費。最後,當一個醫科學生發現S女士的真正病因時,S先生還覺得醫生的解釋只是不現實的想像和臆測而已。
但後來,當他發現對症的治療的確收到了成效,妻子慢慢有所改善時,他才開始關注妻子的需求。當他們搬了家,在一個美麗的小鎮上買了房,有種著樹的院子,友好的鄰居,孩子們有了喜歡的玩具,S女士就逐漸恢復到了以前的樣子。這些變化雖小,對於S女士卻足夠了。
正如我說過,S女士是個正常人----她擁有良好的自我恢復能力。完全沒有可能體驗到新事物(這正是向S女士這樣敏感、熱愛生活的女孩所需要的),再加上缺乏安全感、沒有關愛、惡劣壓抑的居住環境,都是她臥床幾個月的罪魁禍首。一旦環境改變了,她就會好轉了。
人類的第六大基本需求:自尊心的滿足
盡管有失望,盡管一個人在生活中會經歷各種或大或小的失敗,然而大多數人都能夠積極地想著好的方面,這樣才有勇氣繼續向前。也許他真的沒有什麼能力,在其他人看來,缺點遠遠多過優點,但是,白己卻能找到某一領域來實現他的個人價值----這至少是對不公正批評的反駁。
一個人盡職盡責卻被炒了魷魚,或者被那些心存善意的人責備了。又或者,因為一場大災難,一個人失去了他一直為之努力奮鬥的一切,他都會隨即感到彷彿變得一無所有,感到失敗和極度空虛,覺得自己完了。經過一段時間,他的自信----感覺自己最終會有所作為的信念又逐步恢復過來。盡管也許這種信念已有了一點裂痕,有了一點缺口,但他的自尊心又重新建立了。他幾乎沒有覺察到這些裂痕。
也有人會連最後的一點自尊心也喪失掉。他們認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是個失敗者,已經沒有什麼值得嘗試或努力了。他們感到這個世界上沒有自己的位子,自己無足輕重,沒有存在的價值,沒有能力、判斷力,也沒有未來。過去的人生中除了罪孽和失敗也再不剩什麼了。這些人所感到的絕望就像個無底洞,沒有底線。他們是世界上最悲慘、最病態、最可憐的人。這種自尊心的完全喪失狀態我們稱之為抑鬱症。
我認為有兩種類型的人最容易喪失自尊心,患上抑鬱症。一種人是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極為強烈,但事實上卻沒有相稱的能力。另一種人是年輕時就形成了強烈的自卑情結,從未走出這一境況,最後,在一連串的失敗中放棄自我。
抑鬱情緒在人生任何階段都有可能出現,但是,最常見是在中年時期。在那段人生裡,當人回顧過去,發現一個顯然的事實,即自己現有的成就根本沒有達到預期計劃和希望的要求,於是,信心縮回去了。這一點不僅僅將增加抑鬱情緒,而且,如果再遇上一兩次挫折,所剩無幾的自尊心就會蒸發消失了。
約翰‧迪奧一直是個自信的小伙,很喜歡自吹自擂。他總是批評別人的政治或宗教觀點,並要「糾正他」。這個毛病使他在任何一個辦公室裡都惹人惱怒,尤其是約翰的頂頭上司,因為約翰總是覺得自己的能力遠在其上。四十歲的時候,約翰‧迪奧狂怒地衝出辦公室,他辭職了。而且,是他炒了老板的魷魚。那時候工作還很容易找,因此他很快就進了一家更大的公司,他以為在那裡他的能力將得到認可,也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但是他再沒有升過職。他的政治觀點開始變得尖銳。他開始對每個人都尖酸刻薄。當他五十六歲的時候,有一天,公司老板冷靜地告訴他,他沒有必要再呆在這個公司了。這時,工作沒有第一次那樣好找了,在他找到工作之前,他真正警覺到,也許他再也找不到另一份工作了。他的妻子,一直就是個難相處的人,這時更是沒日沒夜地責備他。
約翰最後被完全擊垮了。開始意識到以前對白己的認識真的錯了。他曾經自己引以為豪的優點,現在看來是一種虛幻。他夢想實現的目標,早已不見蹤影。他將來唯一能依靠的只剩下福利部門了。約翰陷入了嚴重的抑鬱狀態,並被送進了福利院,由國家出錢供養。
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多種不同的境遇。有時候一個人的失敗是毋庸質疑的,但有時候失敗並不是像失敗者想像的那樣嚴重。
不管在哪種情況下,關鍵是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重新站起來,繼續努力。不能總是處於一種自我打擊的狀態中。
比起其他任何一種基本需求,喪失第六種心理需求會導致更明顯、更直接的後果。其他五種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導致茫然的焦慮和不安的慌亂情緒,但喪失自尊心則會造成嚴重的抑鬱症。
如果能認識到問題之所在,控制自己的情緒,徹底的失敗感會漸漸地消失,經過幾個月或幾年後,一個人總能再次恢復自尊自信,重新成為於國於家有用的人。
怎樣滿足你的基本需求
好好想想,看看你的生活中這六種心理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問問自己:在我的世界裡,我:____________
1.是被別人愛著,還是孤身一人,不被需要?
2.生活有安全感,還是整日在擔心工作、財務、社會地位和法律地位問題?
3.在我的工作、業餘愛好中,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創造才能,還是只是庸庸碌碌?
4.有無獲得同伴、朋友的認可和肯定 ?
5.總是在期待新生活、新體驗,還是只是個老頑固,終日禁錮在老一套事物中?
6.擁有自尊自信,還是自我評價在不斷下降?
你完全可以直率、坦誠、客觀地回答這些問題----這是你給自己的答案:
1.如果你的處境類似於弗娜(缺乏被愛),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真正在乎你,最好的補救辦法是愛你身邊的人,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就先這樣去對待他人。要記住,成熟的一個要點,就是要抱有付出而不是得到的態度。愛身邊的人,多行善事,尤其對那些意想不到的人,這是種巨大的滿足感。
2.如果你缺乏的是安全感,果斷決定你要怎麼來對付這種狀況,並馬上停止反複思量。如果你沒有辦法增加自己的安全感,那麼,即使擔心焦慮也無用,本來情況就夠糟糕的了。
3.如果你缺少的是表現創造能力的機會,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做成什麼事,也沒有創造什麼新東西,感到自己就像一台機器,做僕役似地工作時,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別再讓這種感覺侵蝕你的靈魂。嘗試一些你一直渴望去做的事情,獨立地努力完成它,或者去參加最近的職業培訓學校或成人教育中心,選修一門可以發揮創造力的學科。你也許會感覺到像重生一樣。
4.如果你渴望的是認可和重視,別再停留於渴望,要知道自己為別人所做的已經做到最好了,要這樣慰藉自己。同時要給予別人重視和認可。
女士,如果你丈夫讀到這本書,這個呆瓜也許明天就會給你一點稱讚認可之詞:「親愛的,今天的晚餐太棒了!」這種感覺一定很好,對不對?但是,即使你沒有得到他的認可,你可以告訴他:「佛瑞德,你今天看起來好極了,我嫁了個英俊的丈夫。」他一定會喜歡你這樣說,而你對他的認可對你自己也同樣有幫助。也許有一天他就會投桃報李了。
5.如果你整天做苦工,困在一大堆瑣碎沉悶的日常事務中,那麼就用任何方法,擺脫這一切,去找點樂子,體驗一下新事物吧。你應該總是期待並計畫好新生活。買些新東西,做些振奮人心的事,參加些有趣的活動,到沒去過的地方去走走。現在,馬上就行動,開始你的新體驗吧!
6.如果你最近自尊心受挫,謙卑地平靜一下自己的心情。不要勉強去做得太多,也不要自恃太高,就做個普通人。世上普通人很多----是所有種類的人中最多的。林肯總統也是個謙恭的平凡人,一如你我。因此,笑面人生吧!控制你的情緒,用鎮定、勇氣、決心和快樂來代替那些失敗、失望、無用的壓力情緒。我們都是很優秀的!上帝保佑!!
本章小結
人人都有六大基本心理需求。如果一個人的生活中,任何一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那麼他的生活就會不快樂、緊張和不安,而且還不明所以。這些需求是對愛、安全感、創造力表現、認可、新體驗和自尊心的尋求。
如果你缺少愛----
向別人付出你的愛。
如果你缺乏安全感----
沒有必要憂慮,憂慮只會使情況更糟;要樹起健康的情緒旗幟。
如果你缺乏表現創造力的機會----
開始去尋找,沒有什麼能阻攔你。
如果你缺乏別人的認可----
先給予別人認可,你也會得到認可。
如果你缺乏新體驗,新生活----
走出去,尋找新體驗;時刻為新生活做好準備。
如果你喪失了自尊心----
記住:你跟我同樣優秀,而我們跟他們也同樣優秀!
◎M 型化已經不是趨勢,而是事實
10月份從上海回台北的飛機上,隨手拿起一份報紙卻看見這則新聞:「台北長庚醫院美容醫學中心今天開幕,寬敞空間加原木竹子裝潢風格,猶如置身五星級飯店,注重隱私的個人候診室還能防狗仔偷拍。」
台灣實施多年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對於美容方面的醫療是不給付的。換句話說,到這個美容醫學中心看診的人,全部都要自己花錢,而且是花大錢。醫院準備了 40多名美容醫學專家來伺候這些有錢人。
我的第一個反應:「有錢人怎麼會多到這種程度?」多到醫院可以成立大規模的醫學中心,動用40個高級人力來應付。醫院的裝潢達到五星級,如果來看診的有錢人零零星星不夠多,這些投資根本無法回收。
這則新聞只是開始,沒想到這趟從上海回台北的七天旅程,讓我對台灣嚴重「M 型化」的現象感到深深震撼。「M 型化」是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05年所提出,主要說明中產階級消失,貧富兩級化的現象。
我們一直以為,趨勢大師所講的話可能要等個 10年以上才會發生。沒想到英國經濟學人在去年年底的封面故事就以「Rich man, poor man 」的標題探討這個現象,更沒想到這個「趨勢」已經變成了「生活」。
中產階級逐漸消失,朝向兩端移動,要嘛就加入有錢人的陣營,要嘛就加入窮人的陣營。就好像 M 這個英文字母一樣,中間凹陷而兩端突起。這樣的未來,任何人都無法避免。
◎ 中產階級你已經是窮人
生活在台灣的你,想必對於類似新聞不陌生:「某百貨公司推出百萬元限量首飾,幾小時內銷售一空」;「某種美容╱減肥新產品,幾萬元的售價大受歡迎」。這類新聞不斷,代表有錢人的人數已達規模。
與此同時,你的生活體驗卻是物價不斷飛漲,只有薪水沒漲。台灣行政院公布的物價指數基本上人人知道那是騙小孩的。而以前不生小孩是因為瀟灑,現在不生小孩是因為養不起。
然而,這波「新窮人」及「新富人」,與你傳統中對於富人和窮人的想像有很大不同。窮人並不是傳統的「衣衫襤褸,流落街頭,三餐不繼」才叫做窮人。簡單來說,在 M 型化社會裡,上班族就是窮人。
更簡單的說,如果您正在看這篇文章,那麼你有極高的機率是所謂的新窮人。因為,未來的網際網路正是給窮人用的,是窮人聚集的地方,網站經營者的目的是滿足窮人所需。(此點,筆者將闡述於後)
新窮人與新富人會對立,因而導致革命嗎?如果你這麼問,那表示你對「窮人」的概念還停留在過去。事實上由於新窮人是從中產階級形成,而中產階級向來是最安定最膽小的一群,因此不會發生流血革命。
大前研一在面對台灣商業週刊的記者採訪時說:「你的薪水最高峰,平均是在四十歲左右,過了這個尖峰,便鮮有機會升官或加薪。你也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
◎不太一樣的新富階級
既然「新窮人」的概念不同於以往,那「新富人」的概念也不會跟以前一樣。他們並不是「財大氣粗,腦滿腸肥,一擲千金」的土豪(當然,也是有啦)。既然是中產階級轉變成的富人,氣質也似有不同。
這些人是勇於創業者,勇於投資者。其中,多年以前的科技產業(以及週邊產業)造就了一批新富豪,他們並不是家產╱地產上億的金字塔頂端的極有錢人,但是其資產足以支持他不用上班。
這批人過的不是酒池肉林以及香車美女的生活。他們每天騎自行車一小時進自己的公司去聽專業經理人營運報告,為的是身體健康,然而那輛自行車卻價值台幣 20萬。
晚上吃一餐飯台幣上萬元,席間沒有鮑魚魚翅沒有異獸珍饈,只因為食物的材料全部沒有農藥,新鮮,產地直送。別以為這種人的家產上億,其實他們的收入每年可能僅達數千萬元而已。
他們為什麼不去開名車去跟影星搞誹聞?如果你這麼問,那表示你對「富人」的概念還停留在過去。事實上由於新富人是從中產階級形成,他們沒有有錢到那種程度,而彰顯自己品味的方式也不會一樣。
何以大前研一說,(新窮人)的加薪高峰期是40 歲?因為這批新富人很懂得經營自己的事業,他們會找更年輕更有活力創意的人來取代你。你面對的將是數倍於以往的競爭壓力,繼續坐在辦公桌前就是等死。(文: 黃彥達)
(一)、多讀書,多思考。其好處到你25歲以後會逐漸顯現
(二)、爭取考入一個起碼二流的大學,當然一流最好。 讀大學的時候不要錯過談戀愛,更不要錯過一切可以自我表現和鍛鍊的
(三)、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可愛一點,投入地愛一次
(四)、如果你不打算做頂客族 ,條件又允許的話,趁著父母還可以做兼職保姆,抓緊時間生個bab
(五)、不要忘了抽空讀讀書和報紙,時尚雜誌的數量最好不要超過40
(六)、能不錯過婚姻,還是不要錯過。當然一旦錯過,千萬不要將就
(七)、要有幾個紅顏和藍顏知己,紅顏知己可以讓你了解和放鬆自己
(八)、學會跟已婚男人愉快而又不越軌的交流,要學會拒絕的技巧
(九)、超過25歲有男朋友的,如果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矛盾最好不要考慮
(十)、如果你決定和你愛的人結婚,不要在乎主動付出做一個體貼的好老
(十一)、過了28歲以後,要全力以赴自己的事業,這時候的你是最累的
(十二)、買一個自己的房子,可住可租。有機會不妨出國旅遊
(十三)、我知道你太愛你的工作了,不過最好別愛上你的老闆。
(十四)、一定要做一個經濟獨立、思想獨立的女人,在這個前提下
(十五)、無論如何你都找不回從前的青春感受,看到周圍的年輕人
(十六)、38歲以後的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這個事業不一定是公司
(十七)、終於可以比較放鬆和安全地處理兩性關係了,因為性別特徵越來
(十八)、如果沒結婚,還可以來一次戀愛。
(十九)、活到老,學到老,開心到老。
女人一定要有錢!
美國「財星雜誌」七十五周年特刊專訪廿五位傑出的財經界人士,談影響他們最深的人和他們這一生最受用的建議。
在談判桌上留點餘地
When you negotiate, leave a little something on the table.
~帕森斯
帕森斯 時代華納公司 董事長兼執行長 56歲 美聯社
我得到的最佳建議是史蒂夫.羅斯教我的,他過去經營這家公司,也是我的朋友。一九九一年或九二年,我出席時代華納董事會,我是從金融業轉進這家公司,在會議中談到如何把事情做好。史蒂夫對我說:「迪克,記得每筆生意都是小生意,但人生很長,你會一再碰到這些人。你在每筆交易中如何對待他們,都會有長遠的影響。你在交易時,留點餘地,做到皆大歡喜,而不是吃乾抹盡。」 我遵循此忠告不下一千次。企業界大部分人不吃這套。我想,我們總是要和顧問、投資銀行家、律師等人周旋,每次都是一場拔河,看誰能在交易中占到一點便宜。但大家往往忘了,這些顧問會繼續進行下一場交易,山不轉路轉,你我總是會再碰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自己
Be yourself.
~威爾許
威爾許 奇異電氣公司 前董事長兼執行長 69歲 美聯社
當時是一九七九年或一九八零年,我第一次進入奇異董事會。我在西雅圖參加三天的董事會議,我才出席一次或兩次董事會,在派對上,可口可樂前董事長奧斯汀走到我面前。他是個含蓄正經的人,他一定注意到我漿過的襯衫和在會議中非常沈默,一本正經。他對我說:「傑克,別忘了你是誰,及你一路如何走來。」我尷尬的對他說「謝謝」。但我知道他的意思。除了在這種場合,我過去一直都做自己。我從未如此安靜,他說中我的要害,讓我嚇一跳。接下來的會議,我的話變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做就做好 不然就滾蛋
Get good--or get out.
~杜拉克
杜拉克 管理大師 95歲 取自網路
我廿歲那年得到對我這一生最重要的建議,當時我的第一分正式工作是在法蘭克福一家發行量很大的晚報擔任國際新聞和商業版主編,我上班後第三周交給德國籍總編輯兩篇社論,他看了一眼就丟還給我說:「太差了。」之後我又作了三周,他把我叫去說:「杜拉克,你未來三周如果還不大幅改進,最好去找別的工作。」 這對我是當頭棒喝,他沒有試圖指導我,指導這個想法在當時很荒謬,指導是二次大戰後的事。戰前我們受雇工作,如果做不好,就走路,很簡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理那些說風涼話的人
Don't listen to the naysayers.
~莎莉.克拉契克
莎莉.克拉契克 花旗集團財務長 40歲 美聯社
我孩童時期是「那種小孩」—滿臉雀斑、戴牙套,而且還是四眼田雞。我若不是少棒隊的最後人選,也是倒數第二。記憶中有太多傷心往事,例如有一次我終於打到球,興奮的奔向一壘,半途眼鏡掉了,必須折回去撿眼鏡。我被笑到不行,我不只在班上哭,成績也從A退步到C。 有一天我極度消沈,母親用和大人講話的口吻對我說,不要理會那些取笑妳的女孩,她們專門說風涼話,站在旁邊批評勇於嘗試的人。她說,她們這樣做是出於嫉妒。回想起來,我知道她們不是嫉妒,但當時我相信母親,再也不讓說風涼話的人干擾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對的,不因其他人同意你的看法,而是你掌握的事實是對的。
You're right not because others agree with you, but because your facts are right.
~巴菲特
巴菲特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執行長 74歲 美聯社
我有兩位導師:
父親霍華.巴菲特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班.葛拉翰(以下簡稱班)。
他們是我景仰的人,多年來給我無數好建議。但想想他們對我說了什麼,我第一個想到的卻是壞建議。 一九五一年我不到廿一歲,剛從哥大商學院畢業,我剛修完班的課,所以很想進入葛拉翰酖紐曼公司為班工作,但他拒絕。我仍決心進入證券業,班和父親給我壞建議,他們認為當時不是進入這行的好時機。他們認為道瓊指數整年都在兩百點以上,而股票要在兩百點以下才好賣。 不過,我還是回到老家奧瑪哈(內布拉斯加州),進入父親的公司推銷股票。父親是思考獨立的人,我認為在買賣股票方面他對我的思考有些影響,班也指點我。他說:「別人同意你的看法不表示你是對的。你是對的,是因為你的事實和邏輯是對的。」 我在內布拉斯加大學就讀時讀到班有關投資的著作,開始向他學習。我嘗試各種投資,但他在「聰明的投資人」一書中所說的讓我大開眼界,例如「安全邊際」及如何利用「市場先生」,而不被他利用。之後我到哥大修他的課。 我返回奧瑪哈後仍試圖向班推銷股票,一九五四年我終於如願以償為班工作。第一年年薪一萬兩千美元,第二年拿到兩千美元紅利,他有兩家公司,一家是投資公司,一家相當於今天的避險基金,我兩樣都做,但兩家公司加起來的操作金額只有一千兩百萬美元。 一九五六年初,班計畫離開公司到加州,我決定回奧瑪哈,我幾度走進他的辦公室又折回來,話到嘴邊,一直說不出口。最後他的反應和我老爸一樣:選對你最好的路。 我在一九五○年底只有九千八百美元,一九五六年已有十五萬美元。我想我可以過皇帝般的生活。我回老家後不知道要做什麼,我曾想過要上法學院,但萬萬沒想到會成立投資合夥公司,但幾個月後,就有七個人找我替他們投資。一切就此展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怕耍寶出醜 否則無法存活
Make a fool of yourself. Otherwise you won't survive.
~布蘭森
布蘭森 維珍集團創辦人54歲 美聯社
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佛萊迪.雷克。他是參與柏林空運的飛行員,二次大戰結束時把貨物空運到柏林致富。他創辦一家廉價航空公司(雷克航空,一九六六年),飛大西洋航線。後來他被英國航空打垮。我不知道我若沒看到他的經歷,是否會進入航空業。他魅力十足,以小搏大,還親自開飛機,創造很多驚奇。 當時我才十七歲,經營一家小唱片公司,和他初次見面是幾年後的事。我考慮自己創辦航空公司,他給我建議:你的廣告財力永遠比不上英國航空,你必須親自出馬,利用自己。自己耍寶出醜,否則無法存活。他給我的另一建議是:英國航空會用各種花招對付你,碰到這種情況,記住幾個字,你會用得上:控告這些王八蛋
(Sue the bastards)!
我懷疑我在一九九二年若未控告英國航空,維珍航空是否能存活。我若沒有親自上陣為公司打廣告,
公司也不會存活,我以他的名字為一架飛機命名:「佛萊迪爵士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每個人都自以為知道事情真相時,其實大家一無所知。
When "everyone knows" something to be true, nobody knows nothing.
~葛洛夫
葛洛夫 英特爾公司董事長 68歲 美聯社
我得到的最佳忠告來自我在紐約市立學院就讀時最喜歡的教授施密特。
這句名言影響我數十年。他常說:「當每個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時,表示沒有人知道到底怎麼回事。」
四十年前我們的小組開始研究表層的特性,這是現代積體電路的核心。當時「每個人」都知道表面狀態會干擾做晶片。結果證明沒人知道怎麼回事:我們從未找到表面狀態,但我們發現汙染雜質。我們找出並除去雜質後,晶片業的前景豁然開朗。十年前,當我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時,大家都知道,什麼治療對我最管用,但我決定自己研究不同治療結果的相關資料,最後得到跌破專家眼鏡的結論。施密特的話促我思考,回到最原始的原則和基本知識再作分析,而不是只靠大家都知道的那套。
|
所謂“一島一飯店”便是位於斐濟群島上的娃凱亞俱樂部。這裡與世隔絕的安寧環境讓這座小島飯店成為歐美社會名流的蜜月勝地。2200英畝的小島僅限11對情侶入住,4名廚師和12名侍者為客人提供尊貴服務。這裡的每片專屬海灘僅供一對情侶享用,長達兩英里的範圍內不會有第3個人介入,只有飯店為客人準備好的美酒佳肴。
2.斐濟海龜島
這是一座面積為500英畝的私人島嶼。島上的住處是富有異域特色的草屋別墅。每座草屋別墅的面積為111平方米,室內高6.4米,由被稱作“媽媽”的侍者為客人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專門服務。“媽媽”向客人講述島上的歷史文化、為客人擔當向導及提供特色美食等。
3.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的鸚鵡洲
僅能依靠船只抵達的鸚鵡洲如同一座世外桃源。這裡除了高爾夫球車看不見任何車輛。度假村內的房間有特色的柚木家具、寬大的臥床、陶瓦地板和寬敞的浴室。入住的遊客還可以包下島上的溫泉浴場,在藍天白雲之下、碧海綠草之邊,享受美酒佳肴和鴛鴦浴。
4.夏威夷拉奈島四季度假村
拉奈島面積為140平方英里,由一座死火山形成。遊客在這裡感受到的是寧靜與質樸的氛圍,房間裡有壁爐、手工雕花的床、當地藝術家創作的油畫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古代器物。島上的四季度假村瀕臨大海,高高矗立在白沙灘上,周遭是紅色的火山岩壁,裝飾風格融合了地中海和亞太地區的特色。
5.巴哈馬天堂島
這裡擁有加勒比海岸最美麗的海灘,“一島一飯店”的桃源式位置讓蜜月夫妻感受到熱帶海灘的尊貴奢華。這裡的花園枝繁葉茂,建造靈感取自凡爾賽。這裡的侍者全天候為客人提供服務,香檳、巧克力和草莓每天定點送至房間。
6.巴貝多島山迪-倫恩度假村
山迪-倫恩度假村以綿延的海灘和4.7萬平方英尺的白色珊瑚溫泉池而聞名。山迪-倫恩度假村始建於1961年,2001年重建後成為全球著名的豪華度假村。
7.伊芳史丹布爾凱賓斯基-齊拉岡皇宮酒店
凱賓斯基.齊拉岡皇宮酒店在19世紀曾經是土耳其帝國的王宮。如今,該酒店將現代奢華感融入古代宮廷風中。酒店位於伊芳史丹布爾市中心,可以俯瞰皇室花園全景。這裡曾是1996年小約翰‧甘迺迪和妻子的蜜月之地。
8.聖思多羅農場
坐落在太平洋和聖伊芳內斯山之間的聖思多羅農場面積為500英畝。這裡的40座別墅為村舍風格,周遭是野花環繞的小徑。1953年,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夫婦在此度蜜月。目前,甘迺迪夫婦下榻過的別墅被命名為“甘迺迪舍”,經過重新裝修後開始對外接客。
9.波拉波拉努伊芳度假村
占地1000至1500平方英尺的賽拉賽拉努伊芳度假村位於賽拉賽拉島上,由120座水上屋構成。入住小屋的遊客可飽覽海上風光,還可以直接從露台躍入海中游泳。屋內有義大利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浴缸、印尼桃木打造出的床,甚至還有能看見海中珊瑚礁和魚兒們的玻璃地板。
10.波拉波拉聖裡吉斯度假村
波拉波拉聖裡吉斯度假村共有100座水上屋,每座耗資100萬美元。這裡的水上屋設有游泳池、室外浴室、印尼特色家具、42寸等離子電視等家居設備。該度假村還擁有1.3萬平方英尺的溫泉浴場,為客人提供各類水療按摩。
11.聖馬丁酒店
聖馬丁酒店坐落於如同一輪新月的薩曼娜海灘。酒店四周被各種各樣的鮮花和棕櫚樹環繞。占地55英畝的聖馬丁酒店只擁有81間客房,舒適的環境讓客人如同入住自己的豪宅。
12.拉斯維加斯
毫無疑問,眾多的好萊塢明星選擇在拉斯韋加斯度蜜月。美國人對這座“罪惡之城”有著特殊的婚禮和蜜月情結。
13.塞席爾福裡格特島
這裡曾是布拉德‧皮特和詹尼弗‧安尼斯頓的蜜月地。這裡接待的客人從不允許超過40人,島上星羅棋布地分佈著16座別墅,客人可以選擇在島上的淡水池中嬉戲或是在大海中暢遊。
14.馬爾地夫椰子島
湯姆‧克魯斯夫婦在這裡度過了兩周的蜜月。島上有80座風格獨特的木屋別墅。別墅中有泳池、溫泉池和私人管家。
2006年,位在科羅拉多州的一所默默無聞的公立高中Arapah oe剛結束暑假;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校長請該校科技中心的負責人K arl Fisch為老師們解說一下目前教育界的技術發展和趨勢。
正好Arapahoe高中獲得了一筆基金會的贊助 ,幫學校換了兩百多台的電腦,於是Karl就決定以讓老師瞭解未來 趨勢的角度來製作一套投影片,希望他們可以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樣 的挑戰,並且進而能夠讓高中生們面對這樣的改變。
Karl從書籍、網路、政府資料中整理出了一些數據 ,並且用淺顯易懂的比喻加入投影片中。(這些數據來自於 「世界是平的」作者、教育界的知名人士、美國前教育部長 、美國勞工部、麻省理工學院等等……)
在做好影片,配上音樂之後,他把這個影片取名為「Did you know?」;在校內老師面前第一次播放的時候,他還覺得忐忑不安 ,但幸好底下老師的反應很不錯,讓他覺得這影片似乎達成了他想要傳 達的效果。不過,他錯了。這達成的效果比他想像的還要大。
過了幾天之後,他把這段投影片放到自己的Blog上面供大家觀看 。立即有來自各地的使用者對這投影片感興趣,要求授權讓他們使用在 不同的地方。熱心的使用者將檔案改編,重整,上傳到Youtube 上和提供各種不同的格式。其他人則是轉寄、上課時播放給自己的學生 看,研討會時拿來作引言……
到了現在,這個影片光是在Youtube上就有超過十種版本 ,將近兩千人把它加為最愛,三百多則對這個內容感到震撼的留言 ,全部瀏覽人次超過五十萬人以上。(這還不包括在網路以外的地方觀 看的人數)
而我看到這影片的時候是在美國休士頓的Rice大學 ,現場聚集了全美知名學府的研究者,還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術界 人士;掌握上億美金基金會教育經費的計畫負責人在會議一開始的時候 一句話也不說的直接開始播放這個影片。
我們必須教導現在的學生,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 .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影片播放完之後,現場一片寂靜,而她繼續接道:轉變,正在發生。
與陌生人巧遇兩次的機遇 會有多高呢
在下午辦事的路上 搭了一趟去動物園的捷運線
在車廂裏瞧見一位外國人手裏拿著台北的導覽小冊子 正仔細的閱讀著
我想他是要去貓空玩吧~
我到了目的地下了車 再四小時後上了回程的捷運
再轉乘站下車的旅客中 發現與我搭來的外國人正要下車中
他看到了我似乎也覺得很巧
我與他會心一笑..........^^
生活六智慧
|